26
2020-11
发布日期
谁跨了会展的界?从三类展览看创新效果

中国会展业当下处于高光时代,一是在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会展业都处于停摆状态的当下,只有中国会展生机勃勃,这体现了中国会展人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;二是今年疫情之下所举办的展会活动受到了政府高层、媒体、产业人和普通大众极高的关注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但与此同时,中国的会展业正面临新的挑战与变化。


谁跨了会展的界?对我们意味着什么?


从场馆的建设看,原来展览场馆都是政府与专业会展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,比如上海的国家会展中心是我们东浩兰生和进博局投资的,西博城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合资企业。而近年来各地政府非常热衷于请房地产商建设场馆,房地产商大举介入,其目的跟专注于展馆投资运营并不一样,盈利点或许不在于场馆运营。对地方政府来说,虽然可以无需立即出资,暂时缓解了财政压力,但却可能带来未来的财务负担,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量场馆的出租率不足10%。因此,地方政府在与房地产商合作建设展馆的时候,既要保持适度超前,同时也要警惕所带来的未来财务负担。但对组展企业来说是好事,那么多的展馆建完以后需要会展项目来补充,组展企业就成了香饽饽,大家都希望把场馆的利用率提高,对组展企业就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。


从主办的角度来看。华为、腾讯等技术公司为展会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支撑和可利用的手段,我不觉得他们是跨界,反而可以说是合作伙伴,是为会展增添发展动力的工具。真正跨界来的是一些头部企业。他们利用信息资源和行业优势举办全生态产业链的展会。这种跨界具有相对的垄断优势,对专业会展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挤压。这是值得认真研究和重视的。


从展览的不同类型看,创新效果有哪些?   


从展商参加展览的主要目的将展览大致分为三类。第一类是展示成果型展会,第二类是交易型展会,第三类是体验型展会。


疫情以后,这三类展会的创新力度和效果不尽相同。其中最成功的是第一类以成果展示或品牌推广为主的展会。这其中我们东浩兰生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,比如5月10日云上中国自主品牌日活动,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第一个国家级经贸类展会活动,也是首个“云展”项目,各个省市都可以在云展厅内做成果展示汇报;又如7月份的世界智能人工大会的线上展厅,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;9月份我们又为安徽世界制造业大会打造了网上展厅。


这三个项目都是以政府为主导的,以形象展示和品牌推广为主的展会,所以它做的效果比较好,这是在创新过程当中成果最好的一类。


第二类是交易为主的展会。其中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展会相对比较好,因为它的迫切性和动力比做内循环为主的展会要大要强。今年有个突出的现象就是线下举办的实体展会、参展效果和观众质量都不错。今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就是一个以线下为主的展览会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,专业观众比去年增长了4.7%。所以对工博会来说,做线上的动力和愿望就来得不那么强烈。这也是以内循环为主的B2B的展会没有形成很好创新模式的原因。


第三类展会是体验型的展会。这种展会主办方大都是互联网企业,其参与者本来就在线上。主办方创造了一个线下互动交流的机会。现在这类展会现在越来越多,参与者基本都是90后的年轻人,他们在线上进行交易,交流,玩手游,做手伴,主办方为回馈他们,提供了线下交流互动的机会,从而引发又一轮的线上热潮,这类展会的目的就是要由线上转到线下。


因此,在当今会展业提出的数字化转型或者说线上线下融合,各类展会的动力与效果是不一样的。


如何构建可持续的会展业创新发展之路?


我们致力于构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,特别是以B2B展会为主的企业。正是基于此,今年“三新展”吸引了众多业内外的参与者。期待技术公司能和主办方一起探讨形成可持续的创新发展道路。但我认为还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探讨:第一是能否把主办方的资源和展会维持好?第二能否为各个参与方提供附加价值或创造新的价值?如果这两个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持和进化,可持续的创新发展的道路将很快到来。



微信图片_20201126155553.png

陈辉峰

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裁

硕士研究生。现任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裁,东浩兰生会展集团执行董事。

历任东浩兰生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,上海兰生(集团)有限公司营运管理部总经理,投资(战略)发展部总经理、东浩兰生(集团)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总经理。